2024-05-30 16:07
人猪重症链球菌感染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从事猪的屠宰及加工等人员为高危人群,本病主要通过皮肤的伤口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下降等一般细菌感染症状,重症患者可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和链球菌脑膜炎综合征(streptococcus meningitis syndrome, SMS)。
中医病名:人猪链球菌病
多发群体:从事猪的屠宰及加工等人员
常见症状: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下降等
传播途径:皮肤的伤口
诱 因:接触被猪链球菌感染的生猪和未加工的猪肉制品,经皮肤破损的伤口或眼结膜而感染。
病原学
近年根据细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差异,将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即1~34型和1/2型,其中1/2型为同时含有1型和2型抗原的菌株。2型猪链球菌主要是R群,而1型猪链球菌主要是S群。
迄今为止,文献报道感染人的猪链球菌分别是2型、1型和14型,尤以2型为常见,也是最常被分离到的猪链球菌型别,其他两个型别仅有个案报道。
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病理生理
猪链球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伤口的直接接触感染。猪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的伤口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血液中迅速生长和繁殖,即败血症,细菌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各器官、组织,致多器官、组织发生病变。细菌并释放毒素,致机体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即毒血症。重症感染及细菌毒素的作用,致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导致全身性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主要有两种严重表现形式,即SMS和TSS。SMS的主要病理表现是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血管充血明显,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其他脏器的病理改变轻微。
流行病学
感染猪链球菌的病(死)猪是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源头。另有文献报道,一些病死的鹿、羊、鸡、鸭、马、猫、狗及反刍动物体内能分离到2型猪链球菌,但这些动物是否为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能在人与人间传播。
人感染猪链球菌主要因接触被猪链球菌感染的生猪和未加工的猪肉制品,经皮肤破损的伤口或眼结膜而感染。是否能通过呼吸道,借助气溶胶由病猪而感染人仍有待深入研究。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
还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诊断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1、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4、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治疗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均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酮酸均耐药。
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治疗可以考虑抗生素治疗、补液治疗、镇痛治疗、免疫支持治疗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等措施。由于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等途径来杀灭或阻止病原体繁殖。例如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主要用于由特定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需监测患者反应及是否有过敏史。
2.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可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对改善病情有帮助。通常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当存在严重腹泻、呕吐等情况导致机体液体丢失过多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
3.镇痛治疗
镇痛治疗能减轻感染性休克所致的剧烈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减少应激反应。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吗啡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则适用于重度疼痛。主要针对因疾病过程中的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剧烈疼痛。使用时须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4.免疫支持治疗
免疫支持治疗旨在增强机体防御机制,辅助清除致病因子。临床常用胸腺肽注射液、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生物制剂来调节免疫状态。适合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到严重打击后需要加强保护的情况。实施前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5.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是通过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来维护关键脏器的功能稳定。这包括心肺复苏术、血液净化等技术的应用。在面对复杂重症或多发伤时,为了抢救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综合性救治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具体状况灵活调整方案。
在治疗人感染猪链球菌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众不要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
4、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力量,查清动物疫情范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