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
用于预防百日喉、白喉、破伤风
英文名称:DPT vaccine
简介
百白破疫苗,是一种联合灭活疫苗,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接种百白破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
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降低百日咳的发病率。百白破疫苗对破伤风和白喉的预防效果也较好,可维持免疫力5年以上。
接种意义
百日咳,是比较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咳后有深长吸气尾声及呕吐,如果合并肺炎和脑病,常可导致婴幼儿死亡,非常危险。
白喉,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导致咽喉部充血肿胀并形成白色的假膜,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呼吸问题或心力衰竭。
破伤风,是由细菌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会导致全身肌肉强制性痉挛、牙关紧闭也会累及呼吸肌出现痉挛,从而危及生命。
这3种疾病的共同特点都是婴幼儿感染后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这三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的有效方法而且百白破疫苗属于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公民有义务接种。
疫苗种类
我国目前常用的百白破疫苗主要有全细胞百白破疫苗(WPDT)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吸附百白破疫苗APDT) 两种
相同点:均可有效预防婴幼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程序(剂次、间隔时间、接种剂量) 相同;有效抗原 (PT、FRA、DT、TT) 相同
不同点: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全菌体疫苗配制,除含有有效成分外,还含有多种引起副反应的成分如脂多糖等,预防接种后副反应较多、较严重,常给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带来苦恼(曾有极为罕见的脑神经病变的病例报道)。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配制时去除了百日咳全菌体疫苗中的有害成分(如脂多糖等),保持免疫效果的同时,降低了严重不良反应;无脑神经病变的报道,安全性更高、没有毒性逆转。
费用
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吸百白破疫苗)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
接种人群
3月龄至6周岁儿童。
接种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接种剂次
百白破疫苗全程需接种4针
接种时间
基础免疫三针:自3月龄开始,至12月龄前完成三针,每针间隔4~6周。
加强免疫一针: 在18~24月龄内接种一针。
接种剂量
每次注射剂量为0.5毫升
免疫效果
经多年实践证明,百白破疫苗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尤其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完成基础免疫后,破伤风抗体可维持10~15年,保护率可达95%以上;白喉抗体可维持5年以上,保护率可达90%以上;百日咳抗体比免疫前增长20倍以上,保护率可达80%左右,1.5~2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至少可维持2~3年。
接种禁忌
禁止接种
暂缓/谨慎接种
不良反应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于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
发热: 接种1~3天出现,一般为中低热,不伴有其他症状,48小时后可恢复正常,可给予退热对症处理。
皮疹: 接种数小时或数天出现,常见为尊麻疹,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出疹时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可给予抗过敏治疗。
局部反应:接种12~24小时出现,局部可有红肿、疼痛,部分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脓肿,个别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红肿明显,48小时内可以冷敷,48小时后热敷。
偶合症
特别声明: 巧合发病,疾病的发生与疫苗无关。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偶合症实例: 极少数婴幼儿可能出现偶合病毒性脑炎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疫苗接种1周后,患儿可有烦躁、精神欠佳吐奶等表现。这本身并不是接种疫苗导致的,而是患儿在接种期间感染了某些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若第1次接种后出现异常,应停止继续注射。
注意事项
注射后,请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后再离开,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时即刻治疗。
若初次注射后,出现高热、抽搐等不良反应,再次接种需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接种过一针百白破疫苗后,可以换接四联疫苗或五联疫苗,但需要补充第一针中未接种的Hib疫苗、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接种,也可以间隔任意时间接种,但需选择不同的接种部位。
预防措施
百日咳和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日常应经常开窗通风,流行季节要随时佩戴口罩,并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按时预防接种疫苗。
体弱多病的婴幼儿要营养均衡,加强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